唱歌总是不好听?试试这 6 个协调发声的关键步骤(建议收藏)

唱歌总是不好听?试试这 6 个协调发声的关键步骤(建议收藏)

想要把歌唱好,拥有出色的唱歌技术至关重要。

而优质的歌唱技术需要通过正确的练习来实现,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提升发声技术的基础条件。

在练习过程中,发声技术各个方面的整体协调配合极为关键。那么,每天应该“练些什么”呢?

许多人往往只是笼统地讲“练发声”“练气息”“练唱歌”“练歌唱技巧”等等。

至于“具体该怎么练”,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,比如练习气息的具体运用方式;练习高音的方法;解决喉挤问题的技巧;让舌头和下巴放松的办法;使声音更加甜美的诀窍等等。

先不说每个练习的具体技术方法是否准确无误,它们的共同特点基本都是局部练习。然而,单纯关注局部练习的方法是不准确的,我们应当重视发声练习的整体统一性。每个人都需要遵循一套完整、成熟的发声技术及其练习方法!

整体协调的唱歌状态

对于歌唱者来讲,人体堪称一件绝妙的人体乐器,它对于人类音乐艺术的阐释、表达、渲染和体现,是世界上任何乐器都无法相媲美的。就像在乐器制造时,必须保证全部材料品质上乘、各个部件标准精确、制作工艺精细优良,才能够制造出高品质乐器,进而发出美妙的声音。同样的道理,人体乐器也必须打造成优质精良的歌唱乐器,才能够发出动人的声音。这个“优质精良的乐器”指的就是整体、统一、松弛、通畅、全方位协调配合的歌唱状态。这种歌唱状态意味着歌唱各部分的完美配合,从而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。

实现协调的 6 个关键步骤

若要达到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,在发声练习中就应当注重具体技术细节的正确训练。对于歌唱各部分的正确要求,便是具体的技术细节。

歌唱技术主要包含以下 6 个部分:身体姿势、气息运用、歌唱腔体、声音位置、咬字技术、音乐线条。接下来,将歌唱各部分在练习中如何进行整体协调的具体要求分别阐述如下:

1.站立姿势

这是一个常常被众多人忽视的问题。在站立姿势上不够讲究,甚至长期形成一些不良习惯,比如低头、仰脸、哈腰、鼓肚、弯腿、伸脖子,以及手势动作僵硬、机械、不协调等。

这些不好的姿势给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带来诸多困扰,容易产生诸如歌唱通道不畅、气息控制失调、声音易出现挤、卡等不良发声状态,成为歌唱状态的错误构成部分。

倘若强行去改正这些毛病,就可能唱出很不自然的声音,甚至完全发不出声音。由此可见,没有良好的姿势,就无法构成完整的最佳歌唱状态。

在练习中,站姿应当是双脚稳稳站立,身体挺直,颈椎、胸椎、腰椎保持在一条直线上,眼睛和面部保持平视且略微上扬,自我有一种挺拔、高大、兴奋、自信的感受。由此也需注意,面部表情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点。演唱时闭眼、瞪眼、歪嘴、包牙、皱眉头、翘嘴唇等都是不良习惯,给人视觉上的不和谐感,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、认真地加以克服。

2、气息运用

气息是歌唱的生命源泉、动力支撑和基础所在。

有人讲:“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,也就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。”从实际效果来看,感觉气息应吸到后腰的双肾部位(当然,这只是一种意念和感觉)。

这样做,一是能够吸得深,二是使得上胸部处于放松状态,不容易引起“端气”的问题。在运用气息时,应保持腰围的扩张状态,这里存在一个“因果”关系的协调统一问题。

此外,在给气息向下施加压力的同时,会明显感觉到后腰部有一个强有力的用力部位,这个部位便是气息的支撑点,也是气息乃至歌唱练习的协调中心。

3、歌唱腔体

歌唱时,各个共鸣腔体都应当充分打开,这样才能使气息和声音通畅无阻。

正确的协调方法是,首先运用“半打哈欠——叹气”的方式将喉头放置在最低位置,同时借助颈部向四周扩张的力量将喉咙打开,接着再向下做一个深咳气的动作。

这时,能够明显地感觉到颈窝(两锁骨之间的凹陷处)下方的深处有一个发力点,这个发力点就是我们在感觉上发出声音的地方。

头部两侧的颌关节要用向上抬上颌(上口盖)的力量打开,切不可用向下拉下巴的方式来打开颌关节,那样会牵动下巴,容易造成下颌和舌根的紧张,形成卡喉咙的问题。

在主观感受上,下巴在歌唱中应始终处于无重量、无神经的状态,仿佛不存在一样。即使存在下巴紧张的问题,也不要用任何直接放松下巴的办法,因为那样做,下巴很难真正放松,甚至可能越“放松”越紧,毕竟在意识中仍存在对下巴的关注。

要将注意力和用力部位集中在对上口盖的运用上,如此与其它部分的正确状态相互配合,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。

这一点,需要经过长期的整体协调统一练习才能够体会得到。

4、声音的位置

声音的高位置,指的是充分的头腔共鸣,也就是我们着重强调的面罩共鸣。

获得充分头腔共鸣的声音,是一种集中、明亮、松弛且具有穿透力的声音。运用哼鸣练习,能够帮助我们协调获得高位置声音。

哼鸣时,首先要感受到所有腔体都已全部打开,然后同时用“哼——吸——叹”的方式哼出高位置的声音。

“哼”的感觉是:头部的鼻窦、蝶窦、额窦都从内部撑开,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往里“绷”的感受,舌头轻轻堵住后鼻道出口,形成哼鸣状态,哼出来的声音走向是向后向下的。

“吸”的感觉是哼出轻松、明亮的声音之后,把舌头轻轻离开后鼻道出口,这时声音变成一个圆润的半哼半唱的

“啊”,用顺着上腭往里吸气的感觉,把声音深深地向后向下吸进去。

“叹”的感觉和“半打哈欠——叹气”的感觉相同。

“哼——吸——叹”用力的方向是向后向下的,发出声音的实际走向是向前向后的。

5、歌唱咬字

发声练习仅仅实现气息、腔体的协调统一是远远不够的。

在声乐这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中,最大的特点便是语言。声乐的语言表达,主要体现在咬字方面,咬字清晰、语言准确、吐字优美、字声结合完整是歌唱咬字的目标。但要达成这个目标,必须经过严格的歌唱咬字训练。

语言咬字与一般的讲话不同,歌唱咬字需要与声音、气息、音色、音乐等歌唱技术紧密配合并融合为一体,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咬字效果。

所以,科学、系统、严格的歌唱咬字练习,在整体协调的发声练习中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。

我们在练习时,应做到“松中咬、动中咬、似咬非咬、气中咬、声中咬、清楚为巧”,一定要在发声的过程中咬字,而不能先咬住字再发声。

正确的咬字部位不在口腔内,而在胸部的“剑突”周围。歌唱咬字和换字的部位应定位于此,就好像咬字的嘴长在这里一样,每个字都从这里向前发出。要将气、声、字在这个地方融合在一起,以此实现声音的统一和通畅。

6、音乐连贯

整体协调的重点之一便是连贯。在任何音乐表现形式中,连贯的音乐线条都极其重要,可以说连贯的音乐线条是音乐表现的核心与灵魂。在声乐表现形式中,音乐线条的连贯更为复杂,它要求做到气息连贯、声音连贯、咬字连贯、音乐连贯、感情连贯这五个连贯。

在发声练习中,一定要头脑清晰、认识准确、方法得当,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协调统一的练习,以达到理想的效果。

综上所述,在进行声乐发声技术的练习时,一定要方法正确,从整体出发,使各方位协调统一。只有坚持从技术上对各部位的最佳状态进行整体协调,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。

相关推荐

泉州最适合情侣去的地方榜中榜
beat365官方入口

泉州最适合情侣去的地方榜中榜

📅 10-22 👁️ 8333
法甲历史知名球员档案汇总
beat365官方入口

法甲历史知名球员档案汇总

📅 07-07 👁️ 737
全民挂机什么职业好?三大职业介绍
beat365官方入口

全民挂机什么职业好?三大职业介绍

📅 09-14 👁️ 5942